转自:汉中日报
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6月21日是夏至节气,标志着炎炎夏日到来了,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。在古人看来,夏季阳气充盈,因此我们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,维护并促进自身阳气的萌动,以增强体质或修复身体。那么,夏季养生应该注意什么?
夏季的“食养”
随着温度越来越高,人体的大部分阳气转移到体表,形成“太阳寒水”来抵抗炎热,这时候脏腑的阳气就会减少,一吃喝冷冻食物,就有可能导致体寒。
随着气温升高、天气炎热,脾胃消化功能开始减弱,尤其是在入伏节气时,脾胃最为虚寒,此时饮食应当增酸减苦,养心护肝,补益脾胃,以清淡易消化为主,且注意营养搭配,多吃新鲜的时令蔬菜水果。
同时,夏季对应五色中的赤、五味中的苦,故养护心阳,可以多吃一些红色的食物,如西瓜、草莓、杨梅、樱桃、番茄、胡萝卜、红甜椒等;还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苦味的食物,如苦瓜、苦丁茶等以助“降心火”。
夏季的“居养”
夏季气温高,会导致人体腠理开泄,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,从而引发头昏胸闷、心悸口渴、恶心等不适症状。
因此,在劳动或运动时,应当避免在烈日炎热的时间进行,同时要注意加强防护。午饭后适当休息可以缓解疲劳,同时也能避免暑气侵袭。
在睡觉时,应该避免吹风扇,更不能露宿夜间。如果住在有空调的房间里,要注意控制室内外温度差距。午睡时,要注意睡眠姿势,可以平卧或侧卧,但不宜俯卧、伏在桌子上睡,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呼吸。
夏季的“神养”
酷热的夏季,需要特别注意心神的调养,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发肝火。中医强调,“心”不仅指心脏,更包括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。
在炙烤的夏日,我们应该注重心灵的调养,保持神清气爽,胸怀开阔,像含苞欲放的花朵一样充满生机。著名古代养生家嵇康曾说:“夏日炎热,更需调息静心,如同心中有冰雪。”这句话揭示了“心静自然凉”的养生法则。
因此,调节情志和养心精神至关重要,养生之道在于注重精神卫生。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里,我们可以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,比如打牌、下棋、游泳等。如果有条件,还可以参加旅游等活动,这样不仅能让我们心情愉悦,还能锻炼身体。